【西双版纳州实施“三抓三促”强化千里边疆党建长廊】(之十六)打洛江上“感恩桥”

春韵勐海
2021-10-06 00:10:57
logo 语音播报


编 者 按:

近年来,西双版纳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、省委决策部署,通过抓党建促强边固防、促乡村振兴、促基层治理(简称“三抓三促”),持续强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,筑起了一道“组织强、边民富、边防固、边疆兴、边关美”的千里边境线。我们持续刊发西双版纳州“三抓三促”的经验做法,供学习交流。


        解决了出行不便的“难点”,打通了农特产品卖不出去的“堵点”,消除了旅游发展的“痛点”,圆了村民的“通桥梦”。

图片


图片

玉儿囡家可真漂亮!两层簇新傣族干栏式小楼,歇山顶的一圈屋檐下,吊着石斛和兰花。一层通透敞亮,代替院墙的花池里争奇斗艳,旁边是清澈的长流水,家里收拾的干净整洁。
她家墙壁显眼处,挂着两张镶在一个框里的照片:一幅摇摇欲坠的木桥,一幅水泥大桥。在景区干过讲解员的玉儿囡指给记者介绍:“这是你们进寨子路过的‘感恩桥’,去年底通车,木桥是以前的样子。”
两张照片背后有个故事。
玉儿囡的家在中缅边境打洛镇打洛村龙利村民小组,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,从她家往前走一二十米,就到了缅甸。打洛村有13个村民小组,龙利的人数倒数第3。寨子小也就罢了,关键以前偏僻闭塞,坐车去村里、镇上得“借道”缅甸,“先出国再回国”。玉儿囡脸红着说:“以前路不好,好多其他村的人听过却没到过龙利组;龙利人见世面少,过泼水节在村里跳舞扭扭捏捏的!”
“感恩桥”边矗立的一块木牌上,记录着其来历:2020年4月19日,现任云南省委主要领导调研边境疫情防控时,来到打洛村龙利村民小组,了解到了群众的建桥期盼,专门安排调研、建设龙利桥。年底,一座长112米、宽十米五的小箱梁桥通车。木牌上说:龙利桥建成通行,解决了出行不便的“难点”,打通了农特产品卖不出去的“堵点”,消除了旅游发展的“痛点”,圆了村民的“通桥梦”。
这几个“点”要怎么理解?38岁的玉儿囡有发言权。她说,小时候龙利组有个教学点,雨季涨水时打洛江淹了小木桥,老师就过不来上课。她九岁才上小学,学历也是小学毕业。去外村看个电影,要么游泳过江,要么太阳不落山就出发绕远道。后来村里发展了火龙果,路途偏远坑洼泥泞老板不愿来收,价格只是其他村组的一半。去年4月玉儿囡是党支部书记,上任刚俩月,当时她跟领导汇报,说着桥的事眼泪忍不住流下来……

      桥动工了,村里老人小孩每天都到现场看,施工方常给玉儿囡打电话:请他们回去吧,影响施工、也不安全。玉儿囡好说歹说也挡不住,有老人说“死之前看到桥通车就满足了”。桥通车后,村民们那个高兴啊。桥是连心桥,情是干群情,大家商量一致同意叫“感恩桥”。有人为此写下对联:打洛江源远流长泽润边陲,感恩桥路畅人和惠通龙利。

图片


图片

桥刚通,就赶上西双版纳州委组织部“三抓三促”:抓党建促强边固防、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,打洛村是示范村。今年1月11日,县里工作专班进驻,整治村庄环境,各个组推倒围墙、拆除彩钢瓦,绿化美化恢复傣寨老模样。推围墙拆彩钢瓦不容易,龙利村民小组在村里工作落后,玉儿囡着急没少抹眼泪,“做梦都是拆彩钢瓦”。怎么办?还是党员带头,小组长家第一个拆。随后群众在会上开始议论:整天走“感恩桥”,整治是为大家好,咱行动不能落下!
今年八月份,龙利村民小组顺利拆除了围墙和彩钢瓦,村容村貌大变样——家家都像玉儿囡家。金秋九月记者到访时,正赶上村民翻地种南瓜,无论寨子还是农户家,看不到泥巴、锄头。玉儿囡笑言:“农具进储物间了,如今家家争卫生流动红旗。”
龙利村民小组村民岩万说:“以前桥不通路没硬化,姑娘不愿嫁过来;如今龙利人心也齐了,没围墙堵着,气都好喘!”“感恩桥”头建起水果分拣大棚,香蕉、火龙果、菠萝蜜不愁卖了。“感恩桥”的另一头连接着曼景来村小组,是个4A级景区。玉儿囡展望:“疫情终将过去,旅游是未来‘增长点’。”
木头搭成的老桥消失了,村里人并没有忘记它。在寨子主路边的墙壁上,他们用竹片、木板精心拼出老桥的图案。玉儿囡说:“我们要给后代和游客们讲好‘感恩桥’的故事——党的光辉照边疆,边疆人民心向党。”说到这里,“泪点低”的她眼圈又红了……

图片



图片


来  源 / 西双版纳先锋
编  辑 / 王楠菁
责  编 / 李   沿
监  制 / 陈启发
全部评论
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~

打开春韵勐海客户端,查看更多内容
立即下载
发送